您好!欢迎访问某某有限公司官网!
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:

18488324120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个人养老金全面开闸半年后,六部门再度“点题”,“开户热、缴存冷”如何破局?
时间:2025-06-25阅读:28

财联社6月25日报道(记者彭科峰)自去年12月多部门发布《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》以来,个人养老金制度已于12月15日从36个试点城市(地区)扩展至全国范围。

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,进入半年的关键节点,央行等六部门于6月24日发布了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参与者养老需求、具有长期期限和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。

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旨在造福国家和民众,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银行人士表示,当前银行在养老金业务上的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。要让更多民众积极关注个人养老金,还需时间。

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近两年后,全面推广已半年。据《通知》规定,自2024年12月15日起,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。

一位全国性商业银行网点工作人员透露,尽管北京是试点地区,但随着《通知》的出台,他们不得不加强“揽客”力度。然而,普通民众对个人养老金的接受度并不高,部分人虽同意开户,但实际转入的资金并不多。

根据各大银行2024年年报,尽管基层人员努力推广,部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确实有所增长。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显示,其2024年个人养老金新开户数增长187%,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及缴存额在同业中保持领先。中信银行去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达218.82万户,同比增长136.04%。民生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数达到229.56万户,比上年末增加59.40万户。

财联社记者观察到,在银行加快开户的同时,众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个人养老金产品。5月27日,中国理财网发布了第八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,随着中银理财的两款产品上市,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数已增至35只。根据产品类型分析,财联社记者观察到,固收类产品以超过八成的比例,成为个人养老金市场的主要产品。例如,近期推出的中银理财“福”固收增强368天持有期理财产品和“吉”固收增益3年持有期理财产品,都是开放式净值型、固定收益类产品,风险等级处于中低至中级水平。

某股份行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,在推广个人养老金方面,该行主要推荐长期业绩稳定、表现良好的产品。

某券商宏观分析师指出,客户在购买个人养老金时,更愿意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资产增值,固定收益类产品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。总体来看,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的策略以稳健为主,同质化现象明显。

他进一步认为,近期发布的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,这表明相关部门对当前情况有所认识,并可能给予一定的推动。

关于哪些人群更偏好个人养老金,以及银行在发展养老金业务时面临的障碍,杨磊向财联社记者介绍,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在“开户热、缴存冷”的现象。根据该行最新数据,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客户以年轻群体为主,45岁以下客户占比约七成。从职业角度看,金融、文教卫体、法律等行业人员的平均缴存额较高。

分析师认为,中产阶层和工作稳定的人群更容易接受个人养老金,这表明产品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受经济环境影响,个人养老金的全面推广和年缴存规模难以达到基本养老金的水平。

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据国金证券此前预测,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后,年缴存规模有望达到1563亿元。而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,到2024年末,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07282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639万人。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82019亿元,支出为72978亿元。

对于基层银行人员反映的“缴存冷”现象,需要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。杨磊对此作出了解释。他指出,银行正积极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,但公众对于补充养老的需求并不迫切。许多年轻客户尚未感到为养老储蓄的紧迫性,因此他们仍在等待观望。同时,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流动性限制也影响了部分潜在参与者的积极性。尽管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多,但这一过程仍在持续。杨磊认为,个养账户的功能和产品正在逐步完善,民众的存款意愿也在逐步增强,但现阶段可能还缺少一些内在动力。

杨磊进一步建议,中青年客户应根据自己的资金使用计划,提前进行储蓄积累,积少成多,这样不仅能享受税收优惠,还能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一份保障。他强调,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人士应关注长期投资,尽管个养产品种类繁多,但首先应充分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。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,可以选择“存款+保险”的搭配方案;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、希望追求长期更高回报的投资者,则可以采取资产均衡配置的策略,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存款、理财、基金、保险等产品中。